🐹倉鼠週報 29:📚🤖🧠🤔🕶️✂️
本期電子報更新了一個如何將字幕轉成文章的 Prompt,並且實測一篇 Podacst 效果挺不錯。本期還有另一個蠻酷的東西,機器人剪頭髮,你敢讓機器人幫你剪嗎?
卷首語
近期比較少在臉書上發文,照之前說的 AI 狂熱退去後,應該更多的沉澱在長期有幫助的內容上,也就是一兩年後回來看仍有啟發的內容,就像上禮拜那篇「AI 如何改變 α 世代的教育」。
但同時也會多分享自己嘗試 AI 工具的心得及應用,並且尋找一些可以「啟發讀者對未來想像」的進步科技,這也是我在多期電子報強調的,未來就像一大幅拼圖,我們懂的越多越能想像。
工商時間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將於 9/15、9/16 舉辦生成式人工智慧年會【 生成式 AI 開啟的技術與產業革新 】,歡迎對 AI 有興趣的朋友參考看看,以下是活動介紹:
2023 年毫無疑問可以視為 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 元年,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AIA) 面對 AIGC 應用寒武紀大爆發,在今年三月與六月連續舉辦了兩場 AIGC 衝擊工作坊,分別是【 春季場: AIGC 的衝擊 】與【 夏季場:生產力與流程的躍進 】,接續在九月的 AIA 年會主題已正式訂為【 生成式 AI 開啟的技術與產業革新 】Generative AI: Unleashing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Innovations,以此題目為 2023 年的 AIGC 三部曲做個總結。
「 2023 台灣人工智慧年會」今年在 9/15 (五) -16 (六) 於中研院人文館及其對面的學術活動中心實體舉行,兩天議程共規劃 5 場 Keynote,2 場 Panel Discussion 與近 50 場 Session Talk,分為 4 間會議廳同時進行,並將先於 9/14 (四) 晚間假台北六福萬怡酒店 (南港) 舉辦菁英晚宴邀請 60 位年會講者與各界產業菁英一同出席交流。
活動詳情:https://conf2023.aiacademy.tw/agenda/
🪄 思考洞察與工具應用
1. 如何通過人工智能重塑教育 - 可汗學院創辦人 Sal Khan 訪談
本文透過 Claude 2 進行最大程度的內容文本轉換,感覺效果很好,分享給大家,也能知道可汗學院的發起歷程及為何被 OpenAI 選上。
☆ 創立可汗學院介紹
沙爾通過他的教育類 YouTube 視頻為可汗學院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 1.5 億學習者。15 年後,他依舊充滿激情,致力於通過人工智能使學習個性化。
本週我們將與沙爾進行訪談,討論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他認為,令人驚訝的是,我們正處於教育史上最大的正面轉型時期。
可汗學院最近創建了一個聊天機器人導師 conmigo,如果學生遇到困難,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
☆ 可汗學院成立初衷
所以歡迎加入我們的訪談。可以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以及你是如何開始建立可汗學院的嗎?
你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我的原始背景是技術領域。我進入商學院學習,成為一家小型對沖基金的分析師。
就是在 2004 年,我剛從商學院畢業一年,新婚,當時我位於波士頓。我出生和成長於新奧爾良,婚禮後我的家人前來波士頓拜訪我。
就在談話中,我 12 歲的堂妹 Nadia 在學校數學上遇到了困難,尤其是被分到了一個數學成績較慢的班級。
我的叔叔阿姨並不是在這個國家受教育的,所以我猜他們也不了解如果在這條軌道上,Nadia 在高中就無法學習微積分等內容會有什麼後果。
於是我認真對待了這件事,對 Nadia 說:“嘿,如果你願意接受我的教導,我可以給你輔導數學。” Nadia 同意了。
她回到新奧爾良後,我開始遠程教導她。她很快就趕上了班上同學的程度,甚至學到了班上還沒教的內容。
我打電話給她的學校,說 Nadia 應該有機會重新參加數學分班考試。他們說:“你是誰啊?” 我說:“我是她的堂兄。” 但他們還是讓 Nadia 重新考試。
原本數學成績較差的 Nadia 後來被分到高等數學班級。
這件事給我很大的鼓舞,這樣和家人保持聯繫也很開心,而且我自己也樂在其中,很享受搞懂數學的過程。 這似乎對我的家人也產生了很大幫助。
於是我開始教導她的弟弟妹妹,消息在家族中傳開,免費教導服務開始吸引更多堂兄弟姐妹的參與,後來我甚至教了 10 到 15 個堂兄弟姐妹。
當時我仍在對沖基金擔任分析師的日常工作,但我開始利用業餘時間為他們製作學習軟體,這讓我的大腦得到不同的開發,因為我的基金工作並沒有充分發揮這方面的潛力。
我開始為他們生成數學題目,給出即時反饋,提供提示,建立小型資料庫來記錄他們的學習過程和正確率。
我給這個網站起名叫可汗學院,恰巧這個網域名稱可以註冊。
這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有趣的家庭項目。
☆ YouTube 影片傳播
大約一年後,也就是 2006 年,我在一次晚餐派對上向一位朋友展示這個網站。當時我已經搬到了矽谷,我在本地的對沖基金的工作也轉到了這裡。
他說這個網站很酷,但是建議我記錄下教學過程並上傳到 YouTube,因為那樣可以擴大傳播規模。
當時我覺得這主意很糟,因為我認為 YouTube 是一個比較沒有意義的平台,上面都是一些狗滑板、貓彈鋼琴之類的內容。
但是他提到了螢幕錄製軟體,讓我意識到原來可以這樣錄製教學過程。
於是我開始錄製一些自己常需要為堂兄弟姐妹覆覆述的內容,並上傳到 YouTube。
有趣的是,我的堂兄弟姐妹反饋說他們更喜歡 YouTube 上的我,而不是面對面教學。
我猜他們的意思是喜歡有這種隨選的教學版本,而且再學習時也不會感到羞愧。當然,他們還是很感激我願意在生活中教導他們。
不過很快,更多人通過 YouTube 發現我的內容,每月有大約 5 萬人觀看我的影片。
當時與現在可汗學院的規模相比這個數字非常小,但對我來說已經很多了,遠遠超出我 15 個堂兄弟姐妹。
☆ 成為全職事業
當時我還沒有想過辭去日常工作,我其實很享受那份工作,而且薪資也很好。
但是我申請了非營利組織,想著也許可以申請到一些資助,在業餘時間發展這個項目,僱傭一些員工等等。
我將組織的使命設定為免費的世界一流教育。
但是一年後,也就是 2009 年,這個項目已經佔據我生活的絕大部分。每月有 10 萬人使用,我整天都在想著它。
我和妻子試圖在矽谷存足夠的錢作為房子首付,但那時我意識到,真正的財富是能夠做自己覺得有目的和意義的事。
只要你有足夠的錢支付生活開銷,去餐館等等,最重要的是能從事自己在乎的事業,感受到人生目的。
所以我跟我妻子這麼說,然後辭去了日常工作,全職發展可汗學院。
☆ 可汗學院發展
你可以談談可汗學院目前的業務範圍嗎?因為你們涵蓋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教育等廣泛領域。
如果可以給我們簡要概述一下你們目前的重點領域以及最激動人心的內容,那會很好。
沒問題,我會儘量簡要概述。
首先,我們的宗旨是為全世界任何人提供免費的世界一流教育,這個願景當我還是一個孤軍作戰的人時就已經提出了。
現在我們正在努力實現從學前到大學核心課程的全部學科內容。
我們的目標是使教學個性化。
我們有可汗學院兒童頻道,主要面向美國 3-7 歲兒童,已經有近 200 萬兒童在使用,是這一代人的芝麻街。
美國大部分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每月在我們這裡平均花費 90 分鐘,涵蓋數學、閱讀、寫作、品格發展等所有課程。
隨後的年齡段我們稱為大可汗,從基礎數學一直教授到微積分、統計學、多變數微積分等高等數學。
我們的科學課程也有完整的體系,從後期小學到大學早期,涵蓋生物、化學、物理等課程。
我們不僅提供影片,最重要的資源是運行在練習平台後面的題庫,可以讓學生進行大量練習,並得到即時反饋。
老師可以通過平台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分配練習。
我們也增加了人文學科,如美國歷史、公民和政府、世界歷史、藝術史等。術語學、電腦科學也在我們的學科範圍內。
我們正在努力覆蓋所有核心學科的內容。
早在 2011 年和 2012 年,我就寫了一本名為《一所世界學校》的書,前三分之一講教育史,中間講我的創業經歷,最後一部分思考在可汗學院這樣的工具存在的情況下,教育應該什麼樣子,從原理出發進行設計。
比如全年制學校,混齡教學,個性化學習,掌握式學習等等,充分利用這些新工具提高學習效率,騰出更多時間進行動手學習。
這本書的理念比實際營運要早了很多年。
除此之外,我的大兒子也即將進入幼兒園,如果讓他進入一般不採用掌握式教學的學校,我會覺得自己很虛偽,因為我一直在告訴大家要實現掌握式學習。
所以我們在可汗學院辦公樓下建立了實驗學校可汗實驗室學校,那是在 2014 年,現在已發展為一所 K-12 的學校,已經畢業了三屆高中生。
我們最近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合作成立了另一所線上高中可汗世界學校,去年剛開學,現在有六年級到十二年級課程。
在認證方面,我們也有一些創新嘗試。
例如與霍華德大學合作,讓城市貧困地區高中生在可汗學院上進行大學課程的掌握式學習後可以獲得大學學分,解決他們升學的迫切需求。
最後,我們正在大力發展生成式 AI。
大約一年前我們就開始與 OpenAI 合作,所以比現在熱潮早很多,不過一開始需要保密。
我們的聊天機器人導師 conmigo 現已面世,在我們看來,它可以成為每個學生的導師,每個老師的助教。
它可以在學生使用可汗學院的傳統資源時提供協助和指導,提高學習的相關性和學習動機。
它甚至可以作為指導顧問,並與學生進行辯論,提高他們的論證能力。
對教師來說,它可以幫助編寫課程計畫、制定考評標準,也可以幫助教師更新知識。
☆ 生成式 AI 的作用
你說我們正處於教育史上最大的正面轉型時期,AI 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是完整的改變遊戲規則者,還是有益的輔助工具?它的相對重要性究竟如何?
短期內,我認為生成式 AI 會是一個有意義的輔助工具。但是如果要看三到五年的未來,它將是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
我這麼說是因為一直以來,個人導師被認為是黃金標準。
如果你是亞歷山大大帝,你可以請亞里士多德作為私人導師,他可以按照你的進度教學,激勵你,當你情緒低落時支援你等等,這是最好的教學形式。
300 年前的公立教育體系也希望實現這個理想,但是由於經濟條件所限,必須做出一些妥協。
也就是說你無法擁有個人導師,班裡 30 個學生需要批次教學,根據時間節奏統一推進,採用固定教學方式和標準化考試。
考試結果會有人 100 分,有人 80 分,也會有人不及格,但整個班級都要推進。
這導致一些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到位的學生,在學習更高階的內容時困難重重,知識缺口累積,逐漸落後。
後來實施分流教學,將學生分到不同的教學軌道。
這在工業革命時代還勉強可行,因為大多數人只需要一些基礎教育就可以進工廠打工。
但是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 情況已經不可接受了。
本傑明·布魯姆早在 1984 年就提出“兩西格瑪問題”,即一對一個人教學可以產生兩個標準差的改進。
這意味著一個普通學生可以變成極優秀的學生。
他將其稱為兩西格瑪問題,因為在現實課堂環境下不太可能給每個學生提供一對一導師。
後來他嘗試運用技術逼近一對一教學的效果,推測可能可以實現一個標準差的改進。
在很大程度上,可汗學院也是試圖逼近並擴展導師教學的一些要素。
影片可以提供微觀講解,隨選服務。練習和即時反饋模擬導師的監督。
我們還可以通過資料向老師和家長提供學生的學習情況,讓他們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而不僅僅是給所有學生進行統一講授。
所以我們的目的是,在一個 30 人的課堂中,如何逼近導師的個性化教學。
但是生成式 AI 的出現超出了我的預期,我們一年前測試 GPT-4 時就被震撼了,它不僅可以模擬導師進行對話,而且採用真正的質疑式教學法,與學生互動。
當然,早期模型在數學和文字生成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努力修正這些缺陷。
現在 conmigo 的表現已經非常不錯了,我們已經在一些學校試用,發現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老師也覺得在回答學生問題和提升學習動機方面非常有幫助。
我認為在未來一到兩年內,生成式 AI 會成為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並為更多學生提供支援。
三到五年內,隨著記憶功能的加強,導師 AI 將逐漸從單次輔助過渡到長期伴隨學生的個性化導師。到時甚至連推薦信也可以由 AI 撰寫。
所以我認為生成式 AI 將推動一次真正的教育革命,它可以解決單獨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許多困難。
☆ 可汗實驗室學校
你可以談談可汗實驗室學校嗎?它如何利用這些新技術改進教學?
未來五年或十年學生與 AI 導師的互動會是怎樣的?課堂環境還會保留多少?
這個問題難以預測未來,但是我有一些想法。
在可汗實驗室學校,即使在引入生成式 AI 之前,我們已經證明學生的學習速度可以提高三到四倍,不是三到四個百分點,而是這麼多倍數。
這裡的學生一年至少可以提高 1.5 到 2 個年級的程度,而在傳統學校一年只有 0.7 個年級。
我認為生成式 AI 可以進一步減輕教師的負擔,讓教師把更多時間用在與學生的互動上,而不是批改作業、課程計畫等文書工作上。
學生也會感受到更多的支援。
如果想像三到五年後,學生可以戴上 VR 眼鏡,與 AI 一起搭乘魔法校車,進入人體血管或穿越時空進入古希臘,進行辯論。
中學生也可以利用 AI 的幫助製作高品質的技術樂曲或科幻電影。
我認為學生將會非常投入其中。
雖然課堂表面上可能變化不大,但是當你深入探究,會發現教師有更多時間與學生互動,更少學生無法跟上進度,更多時間進行個性化教學。
這將是一次真正的教育變革。
我個人也越來越相信社交情感和品格發展教育的重要性,也許比測試成績更重要。
可汗實驗室學校的學生之間合作氛圍非常濃厚,這也是我最自豪的一點。
☆ 與 OpenAI 合作
你與 OpenAI 的合作關係是怎麼開始的?
Conmigo 的概念是你們提出的還是 OpenAI 提出的?可以談談這個產品和合作關係的起源嗎?
這也許又可以成為我的外星人理論中的一個證據。
大約一年前,OpenAI 的格雷格·布洛克曼和薩姆·阿爾特曼給我發郵件,說他們正在開發新模型,希望與我討論。
我知道他們,但是不太熟悉。
他們在郵件中暗示是 GPT-4,我當時就很興奮,雖然懷疑它對可汗的戰略意義不大,但是出於個人興趣非常想瞭解這個行業的前沿進展。
他們說新模型訓練快完成了,兩週後可供測試。
他們認為這將是喚醒人們對生成式 AI 能力的模型,所以在推出時希望能有一些具有社會正面意義的使用案例,特別是在教育和醫療領域。
他們認為我們是一個可信賴的組織,可以進行負責任的開發。
所以他們首先聯絡了我們。我同意測試,幾週後他們給我展示了 GPT-4 回答高考生物問題的效果。
我讓它解釋答案,它都解釋得很好。然後我讓它生成類似的問題,效果同樣驚人。
這時我意識到,這將是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
於是我們立即獲得了測試訪問權,並開始探索如何在教育領域使用這項技術。
我們很快意識到模擬導師進行對話是一個非常適合的用法,於是 conmigo 應運而生。
☆ 安全性考量
你提到需要為 conmigo 加上護欄,確保安全。可以談談在設計上你們是如何處理安全性問題的嗎?
首先,我們意識到這可以用來作弊,所以在系統提示中加入了限制,確保 AI 只是給出提示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讓學生自己完成主要思考。
我們不斷優化這些提示以找到平衡點。
其次,這是一個新環境,我們不知道學生會帶領對話走向何方,所以如果使用者未滿 18 歲,我們記錄下每次與 AI 的互動並允許家長老師查看。
第三,我們使用第二個 AI 系統進行對話分析,一旦發現對話走向不當的方向,會立即終止這部分對話並通知家長老師。
最後,我們也在努力培養學生的數位素養,理解哪些是正當使用生成式 AI,哪些需要保持懷疑。
與 OpenAI 的協議也確保學生的對話不會用來訓練模型。
☆ 大學發展前景
最後一個問題,你認為生成式 AI 會給高等教育帶來什麼影響? 未來十年二十年大學會有什麼變化?
我認為頂尖大學會保持原樣,因為那更像是一個陣營和社交圈子。
社區大學會保持良好,因為它們靈活並致力滿足不同的就業需求。
但是大量中間層的大學,我認為面臨挑戰。
它們的學費高昂,很多畢業生背負沉重的學費貸款,但是找不到高薪工作來支付貸款。
這些大學需要對學生就業前景更負責。
整個社會也在逐步實現基於技能的認證取代學時制學位。
只要你掌握了相應的知識技能,不管通過何種途徑,何時獲得,你都可以擁有那個崗位所需的資格。
我認為這正是企業和學生都想要的未來。
所以我預計會看到更多實用性強、靈活性高的選擇取代那些貴而無用的四年制學位。
這對那些高價位但是就業前景欠佳的專業尤其是一個挑戰。
我認為這種競爭是健康的。
整篇訪談看完再回頭看重點總結:
沙爾通過教育類 YouTube 影片建立了可汗學院,為全世界提供免費的優質教育內容。
可汗學院涵蓋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教育的各學科,強調掌握式學習和個性化教學。
可汗學院不斷創新,如推出實驗學校、線上高中、基於技能的認證等。
沙爾認為生成式 AI 將會產生教育界正面改革,在 3-5 年內成為主流,尤其可以減輕教師負擔,提供更好的個性化支援。
未來教育將變得更加個性化和靈活,社區大學和頂尖大學將保持需求,但中間層大學面臨挑戰。
沙爾總體對未來教育感到樂觀,認為通過科技進步和制度調整,教育品質將明顯提升,更好地服務學生需求。
原訪談:
2. 轉譯演講字幕成文章
在第 23 期的內容中曾經跟大家分享過如何將影片字幕轉成文章形式的 Prompt,不過這個 Prompt 是會不斷迭代的,這次分享的指令正式成功幫我將可汗學院創辦人這篇 Podcast 轉錄的指令。
請你按照原文翻譯這篇逐字稿,並幫我適時以markdown語法加入標題與子標題,讓我可以更好區分不同段落的內容。
請注意:
不用加時間戳記
翻譯成繁體中文
請注意保持和最大化 prompt 效果
不要省略任何案例或說明
有時候請注意的內容沒有加效果也不錯,如果有出現簡體中文的狀況,可以搭配新同文堂的 Chrome 擴充元件,一鍵將簡體轉成繁體非常好用。
不過如果今天內容是多人錄製的 Podcast 效果可能就沒有那麼佳了。
如果你有什麼希望達成的,像是長文整理或是會議記錄統整,請下方留言告訴我,我有餘閒時會來想想怎麼協助。
🤩 未來想像
1. 麥肯錫集合了強大的知識庫誕生了強大的 AI 顧問 Lilli
未來專業知識領域將未來越有機會應用 AI 機器人,麥肯錫的智慧財產權(IP)涵蓋了超過 40 個精心挑選的知識來源;將有超過 100,000 份文件和訪談記錄,其中包含內部和第三方內容,以及一個遍佈70個國家的專家網路。
這個機器人能夠在幾秒內掃描上千份文件,這是人所不能及之事。
「AI 企業解決方案」將在未來越來越多,並且內部培訓與教育將是首先受到影響的。由頂尖顧問開頭,開始向不同領域展開。
來源:https://www.mckinsey.com/about-us/new-at-mckinsey-blog/meet-lilli-our-generative-ai-tool
2. 【醫療】思考轉成電腦上的人物說話
一名叫 Ann 的倖存者,她在 30 歲時因腦幹中風而導致身體嚴重癱瘓,無法控制身體的任何肌肉,也無法說話。
經過多年的物理治療,她逐漸恢復了部分面部肌肉的活動,但仍無法說話。UC San Francisco 和 UC Berkeley 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大腦連結電腦的技術,並通過數位化身(avatar)的方式,從 Ann 的大腦信號合成了語音和面部表情。
這是首次從大腦信號中合成語音和面部表情,並且該系統能以每分鐘近 80 個單詞的速度解碼這些信號成文本。
Ann 的大腦信號被轉換成了數位化身的面部表情,包括嘴巴的張合、唇部的凸凹以及舌頭的上下運動。這些信號轉換成了快樂、悲傷和驚訝等面部表情。
這對於未來的醫療和科技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該技術可能被廣泛應用於類似的情況,幫助那些無法通過傳統方法進行溝通的人。
但是,該技術發展可能引發倫理和隱私等問題,例如大腦信號的解碼是否可能遭受竊取或濫用等。
3. Vision Pro 中身歷其境 Twitter(X) 影片
這是一個很棒的 VisionOS 應用場景,可以隨時加入體驗臉書動態或是 YouTube 上的影片,然後加入其中。
當然,可以不用選這麼刺激的,應該會有蠻多人選滿滿比基尼的海邊吧XD,或是體驗鬼屋身歷其境的感覺,想想都刺激。
來源:https://twitter.com/iOSBaer/status/1694094937665798590
4. 機器人理髮的時代要來了嗎
先問一句「你敢給機器人剪頭髮嗎?」
之前說過硬體機器人要克服的一大難關是「細微動作」,像是綁鞋帶這種看似簡短的動作。並且如果機器人剪頭髮,人類要能克服心裡的不適感。
要知道特斯拉對於人型機器人 Optimus 的大量投資還有手術機器人的發展,如果這些問題都能克服,技術也順利實現的話,這在未來將是非常大的市場。
請問會議錄音檔也適用 Prompt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