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最近很多訂閱知識倉鼠的朋友,可能你們是在訂閱其他創作者的 Substack 時被推薦順便訂閱了倉鼠,感謝你們願意閱讀,電子報的內容會以自動化工作效率以及 AI 工具的使用及結合為主,並盡量結合實戰經驗。
卷首語是每篇開頭自己的一些呢喃,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看法及額外想法,可以想像成我和訂閱朋友們的聊天!
Generative AI 年會小講,我第一次以講者身份參加,同時也是參與者。每個講者只有 10 分鐘,然後每次約 8~9 個講者,所以內容必須簡明扼要。雖然時間很短,但是會一次聽到非常多不同面向的分享,體驗上非常值得。每個月都有推薦大家參加!
這次上台時還遇到一位 9 歲的弟弟講者海馬,他可是全場 NPS(淨推薦分數)得分最高的,他真的很優秀,自己寫了一個 iOS 的應用程式叫九歲記帳。
這個月開了一個自動化社團,希望在這個 AI 降低工具及程式門檻的當下,可以蒐集更多的使用案例,並協助企業和個體戶掌握自動化的能力!
如果你也在工作中有自動化的需求,但是找不到切入點,可以試著跟我聊看看(但是希望是有先做功課喔,不是直接把需求丟給我),我還是很願意聊聊怎麼一起解決的。
============================================================================
《友情推薦時間》🚀 保健品行銷困境?Sandy 老師實戰課程,助你突圍而出!
在保健品市場上,你是否也面臨以下困境:
😫 絞盡腦汁想創意,卻擔憂文案觸犯法規
😖 產品的功效優良,但礙於法規難以傳達
😞 競爭激烈,看到競品廣告,總慢人一步
別擔心,你並不孤單!這些都是保健品行銷的常態。但現在一個超實用解決方案就在眼前!
放大知識學院攜手大健康產業專家 Sandy,為你獻上保健品行銷實戰課程,助你乘風破浪,業績翻倍!
在本課程中,你將學到:
✅ 合規技巧,產品遠離雷區
✅ 傳達策略,價值有效突顯
✅ AI 科技,開創行銷新局
✅ 案例剖析,複製成功法則
一篇錯誤的廣告,代價就是數萬塊甚至幾十萬的罰單,我自己也耳聞過一些,這個數字對個人或中小公司來說真的貴到靠北。
認真說如果你所在產業可能涉及保健品、功效相關,那花點小錢避免這個天價罰單還是非常划算的,現在輸入專屬折扣碼直接現折 1000 元!
1000 元折扣碼:YuanKuei
============================================================================
(正文開始)
知識倉鼠的開始
趁此機會,也讓新讀者們了解知識倉鼠是什麼,以及過程中的轉變。
老讀者都知道我是從 2023 年 2 月開始寫電子報的,然後每週更新分享現在最新的 LLM 資訊,過程中我也開始使用如 ChatGPT 這類工具來嘗試寫程式。
我的工作是 awoo SEO 顧問,幫客戶優化他們的網站,讓特定關鍵字能夠在 Google 上排名第一頁,所以會略懂一些網頁的程式語言,如 HTML、CSS、JavaScript。
練了這一年半,我慢慢上手與 AI 溝通如何寫程式的能力,上個月寫了瀏覽器的擴充功能 Extension,這個月寫了 Mac 的應用程式!
過程中有幾個關鍵點達成了我這個轉變。
1. 知道 LLM 的特性
我很喜歡去年 JessicaShieh 提的這個比喻:
AI 就像被關在一間密室的天才,我們能做的就是透過門縫,把我們的需求寫在一張紙上,然後傳遞給它。
(這裡提到的 AI 泛指大型語言模型 LLM)
我自己觀察下來,所謂的 "Prompt 技巧",通常會被融入到工具中,像是 Perplexity 會將使用者的提問分解,並按步驟思考(思維鏈 CoT)尋找答案。
但是,就算這個天才再聰明,如果我們沒辦法清楚表達自身需求、目標、脈絡,這位天才一樣無法幫我們解決問題。
訓練清楚表達意圖的方式,日常生活中就得有意識地去做。當他人委託任務給我們時,不斷與對方對齊目標的想像,直到雙方對於任務的想像一致,這樣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訓練我們的意圖表達能力。
光是點餐這件事,就能體會具體表達需求多難:
確認需求: 你問朋友:「你想吃什麼?」
朋友回答:「我想吃點輕食,不要太油的。」
對齊期望: 為了確保理解正確,你繼續詢問:「那你是想要吃沙拉還是三明治這類的東西?」
澄清細節: 朋友回答:「我想要吃三明治,最好裡面有雞肉,沒有辣的醬料。」
所以過程中會有許多溝通、討論、修正,這些都是意圖表達的訓練,最重要的是細節的對齊,以及對於任務的掌握度。
大畫面明確方向,小畫面處理細節,最後拼湊出完整的圖像。
文生圖的過程其實會更有感覺(例如用 Midjourney),我們其實是在與 AI 共同創作一個作品,而不是單純地給予指令。
2. AI 創造力的 3 要素
提問能力
從剛剛的『知道 LLM 的特性』小節,我們知道原來與 AI 溝通就像跟人溝通一樣,但我們平常口語化的溝通是非常模糊且缺乏細節的,導致當我們一開始使用 ChatGPT 這類 AI 工具時,會覺得這些工具怎麼那麼難以達成我們的需求。
但殊不知其實是我們缺乏具體、脈絡化且包含細節的溝通方式,這在口語化中並不適合,但在網路溝通時卻是非常重要。
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好難講,個人認為需要透過日常的閱讀、反思及經驗不斷累積,思考如何更有效的溝通、更高效的工作、沙盤推演各種事情、實戰等,這是一輩子都在累積的東西。
反應在使用 AI 工具上,就會是『知道怎麼活用工具』、『如何組合不同工具形成最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等,而這就會銜接到思考能力與工具之間的橋樑:『明白工具的局限性』。
明白工具的局限性
問一個搞笑的問題,應該不會有人拿螺絲起子當錘子捶釘子,然後抱怨說這工具怎麼那麼難用吧?
那應用在數位工具也是一樣的,可以不知道工具的原理,但你不可以不知道工具的『適用性』跟『局限性』。
最直白的案例,就是 ChatGPT 剛出來時,大家不知道它『只是個文字接龍大師』、『不能連網找資料』、『不能算數學』,但是卻出了一堆相關的題目給它,導致它沒辦法給出一個好答案。
然後就會出現很多聲音說『AI 也沒多強』、『這工具其實蠻難用的』。
可是知道 ChatGPT 局限性的人,就會知道適合它回答問題的範疇在哪,可以怎麼引導它回答高品質的答案。
到了現在 LLM 的能力越來越強,也出現了非常多賦能 LLM 的工具,會用的人讓自己的能力及效率更上一層樓,但不會用的人還在嘲笑這個工具的缺點。
能力 M 型化的差異也會越來越大。
其實探索工具的適用性有一個訣竅是, 『幹這個好猛啊!』
當你發現了一個工具用的很猛的地方,或是他人用的很強的地方時,就是你抓到了一個工具適合的切入點,累積足夠的猛點後,大概也抓清了這個工具的適用性。
我一直覺得 5 min-craft 是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明明每個工具就那樣而已,但就是有人可以組合並發揮出工具 200 % 的能力,重點還是在於『人的思考能力』及明白『工具的局限性』。
明白工具並且有強大的思考能力,才能創造出新的變化,請看 VCR:
3. 初學者該如何一步步強化個人能力?
先說這五個等級只是我憑感覺隨意分的,受眾偏向一般不會寫程式的數位工作者。
因為文字是日常必需接觸到的,所以如果能用 ChatGPT 產出讓人滿意的文案、貼文、內容,那基本上就可以嘗試 Level 2 了(但沒有設限一定要怎麼樣才能往上喔,自己感覺就好)。
為什麼 Level 2 是用 ChatGPT 寫公式?
因為幾乎每個在公司的工作者,都會有一份所謂的『公司總表』,但這份總表通常又臭又長、載入又慢,可能是 Google Sheet、Excel。
通常我們也會對這張表有一些明確的需求,像是『抓出特定時間、多少金額以上的客戶』、『抓取連續續約兩年、合約金額達多少的客戶』等等。
再加上 Google Sheet 或 Excel 公式本身就是非常成熟的工具。
這些條件湊成了『場景明確』、『需求多樣』、『變數相對少』的前提,就算是剛開始使用,也只需要說明哪個儲存格、哪一欄、哪一列,對於具體化需求和講述脈絡的要求相對低,因此是我首推大家的練習場景。
練到一個階段後,就會開始發現公式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了,這時候大家就會開始進階使用 Apps Script、Python 等程式來實戰了,不過這塊就不多講了。在經驗累積的同時,切換不同的程式語言,大家就會抓到訣竅知道如何開始新的語言了。
小結
工具會越來越強大,但人的核心能力(思考、溝通等軟實力)並不是因為工具而變強,而是需要用時間去累積的。
用時間累積的能力才是他人無法取代的競爭力。
時間累積的事物無論在什麼領域都是最有價值的,不要因為未來工具會變得強大、AI 會變得很厲害,就選擇忽略培養自己的能力。
這是我自己的經驗,也希望讀者們結合自己的經驗創造一個正循環。
學習的路上一定會跌跌撞撞,甚至挫折感滿滿,所以創造成就感很重要。
先從日常生活的瑣碎問題去解決,多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解決自身問題,然後拓展到團隊效率上。
不用怕被別人學走或怎麼樣,你所創造的事物都會成為你的一部分,同時曝光你的表現讓他人為你貼上像『自動化』、『工具達人』、『效率優化』等標籤。
然後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問題可以解決,也會在解決過程中累積經驗值,然後變的更強大!
期待未來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可以回頭看到讀者們留言自己的成長及改變,我也在這條路上,共勉之!
感謝
忘掉ai这个词,或许就是把ai融入生活工作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