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2 週沒上文章了,感覺過了好久,希望讀者會覺得『怎麼很久沒看到倉鼠的文章了』🤣
新的一年,倉鼠的文章會以『改變讀者行動』跟『思考深度』為主出發,生活中有太多販賣焦慮的狀況了,但這些著急都不如靜下心來好好看完一本書。
推薦給所有的讀者,開始為自己建立個人品牌,不管載體是什麼,文字、圖片、影音都好,網路時代的未來,個人品牌絕對會是成功的一大槓桿及助力。
解讀系列:
1. 暢銷書作者能否複製成功
許多成名的作家都會好奇一件事,那就是『成功是運氣還是實力』。書中提到幾個非常著名的作家,像是《哈利波特》的作者 J·K·羅琳,著名恐怖小說家史蒂芬·金,都嘗試過用假名來出版。
J·K·羅琳在 2013 年以另一個筆名蓋布瑞斯撰寫了一本小說《杜鵑的呼喚》,但是銷量不佳起初只賣了 500 本,並且被英國獵戶座圖書出版公司的出版總監評價為『寫得確實很不錯,但沒什麼爆點』,差點無法出版。
直到市場上出現傳言說《杜鵑的呼喚》跟羅琳的《臨時空缺》相似性太高,甚至找來電腦科學家來計算文字相似度,最後紙包不住火了羅琳才承認這本就是她寫的。
史蒂芬.金早在 30 幾年前就想驗證自己是運氣使然還是才華出眾,他當時用了假名巴克曼寫了 4 本書,雖然銷量也不錯,但仍不及本來名氣的十分之一。
有人會覺得純粹只是小說本身的好壞決定了書的銷量,但其實決定好與壞,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難非常非常多。
每間書店都有上千本書、Netflix 有上千部劇、spotify 有上百萬條歌,大多數時候:
我們並不會真正從產品本身的優劣來判斷,而是去詢問、觀察、聆聽,靠別人來告訴我們該挑選什麼。
大家都在看、大家都信任,這也省去了我們真正審視產品的時間成本。所以是不是我的產品一上架就有好評的話,更有機會帶來信任度呢?
2. 早期多一點成功,後期收獲滿滿的成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群眾募資平台上逛過,有一個現象非常有趣:『通常在前幾天就能破特定金額或比例的專案,後期有非常大的機率金額會直線上升』。
其實在近年來的課程募資上也有類似的狀況出現,甚至偶爾還會看到 ”疑似” 灌水的現象出現。
先說書中結論,這類狀況都指向一個現象:
早期成功能帶來更多的成功,早期連結能帶來更多的連結。
實驗社會學家凡德萊,在美國群眾募資平台 Kickstarter 上做過一項實驗:
『隨機挑選 200 項新專案,這些新專案得到贊助的金額,就是 0 美元。凡德萊先向其中一半專案捐了一小筆錢,對其他的專案則置之不理,做為對照組。接著,觀察這些專案的命運發展。』
實驗結果非常直白:那些得到他贊助的專案,後續吸引更多資金的機會高了超過一倍。也就說,隨便選擇贊助的那些專案,表現遠超過他置之不理的另一半專案。
這在科學文獻中,稱為優先連結 (referential attachment),也就是被人們認為成功之後,無論表現如何,都更容易吸引新的成功。
書中還有其它的案例說明該情境,對我們來說生活中也有很接近的案例,但一篇貼文在社群或臉書上發出時,只要 20 分鐘內有一定的按讚分享數,通常這篇貼文變成熱門貼文的機率就會很高。
這個結果帶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發:
初期的成功,是用來告訴所有人,『你(產品)值得被信任』!
但這帶來另一面的思考,如果新書推出的當下發出一篇詆毀的評論,這本書的前程是不是會毀掉呢?
計算社會學學者艾瑞爾設計了一項實驗,在一個熱門的新聞聚合網站上,操縱對評論贊同與反對的票數。
要看看不論某則評論是否真正值得反對,如果他投下反對票,情況會如何?一開始的這張反對票,會不會造成優先「反」連結。
實驗結果令人感到溫暖,在他任意給出反對票的時候,並未出現向下的趨勢。反而是隨著時間,其他使用者會逐漸以贊成票來修正判斷,最終消除負面影響。理性占了上風,而負面評論的影響則被消除。
第一則正面的評論,對成功是至關重要的推力。然而,就算第一則評論是苛刻的負面批評,卻不一定會帶起後續的嘲弄。優先連結是一種善的力量,不會為那些心懷惡意的人服務。
不過,並不是一開始先衝就能贏,這個世界難道是先刷評價、先刷流量、先刷募資金額就贏了嗎?
3. 適存度:競爭力與內在品質
雅虎音樂實驗室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邀請 1.4 萬名年輕人評價 48 首未知的音樂作品,參與者被隨機分到 9 個虛擬房間。
實驗希望測量音樂的好壞,以及排名是否影響人們對於音樂好壞的判斷。
實驗中的控制組(標準、樣本組的意思),任務最簡單,純粹把音樂的好壞按照 48 首排名下來,而且參與實驗的獎勵是能把音樂下載下來。
實驗人員認為,如果參與者聽過某首歌後決定下載,那這首歌可以被歸類為好歌,反之則爛歌。有個關鍵點是,除了控制組外的 8 組都可以看到該組內其它人對音樂的下載量。
同樣是給歌排名然後下載,但進入房間的時間不同,其它 8 組人都可能受到其它人對於音樂下載量的影響。
這 8 組實驗裡都有一首歌不約而同地變成第一名,但是幾乎都不是同一首歌,大家對於歌曲的愛好都會受到『群眾喜好』所影響。
實驗室還進行另一個實驗,故意把好的及壞的歌曲排名調換,讓新加入實驗室的人有了錯誤的印象,還以為是自己不懂流行。
果然,顛倒的排行榜對好歌有致命的影響,而壞歌則能從中得利。社會影響力(social influence)愈強,結果就愈不可預測,這也證實了名聲信譽對於成功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但是,總有幾首歌你把它放的再爛,它都有辦法被使用者們給找出來,然後變成熱門歌曲。
所以作者提出了另一個概念叫做適存度(fitness):
適存度代表產品的內在品質和競爭力,它同時也反映產品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
成功除了優先連結帶來的社會信任外,產品本身的競爭力與能力才是保持長期成功的關鍵,適存度來自演化論的單字,代表著產品本身的生存能力,也就面臨相同競爭對手時的生存能力。
一項產品要看清其真正的品質,也需要排除社會影響(例如名聲信譽)才能找出真正優秀的產品。
所以,成功第三定律:
過去的成功(優先連結 ) × 適存度 = 未來的成功
總結
這章節的概念可能稍微抽象,但是用在日常生活我認為可以拆分成 3 個指導方針:
累積個人(產品)的競爭優勢,這是長期競爭中保持優勢的絕對方法;
每一次推出或曝光時,都可以加強優先連結,先連結關鍵節點為你背書,成功的機率會大幅增加;
強化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在數位當道的現在,每個人都能透過文字、影音建立個人影響力,書中的案例也一再表明了,人是非常容易受到群體影響的,只要越多人信任你,你就越容易成功。